大众养生网--药品资讯

远程会诊打通乡镇百姓看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

 2432

在全国大部分地方,尤其是县级以下地区,患者看病“舍近求远”是常态,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一个特有的“现象”:村镇患者要到县里看病,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毫无用武之地。为改善这一问题,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,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据统计到2020年底,全国县域医共体达4028个,医共体建设正在各省份全面推行。

不过我们也看到,虽然在一些省份建立了医共体,但患者依旧要跑去县城、市里就医,县域医共体“分级诊疗、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”的目的并未真正实现。乡镇卫生院患者就诊率提不上来,说到底还是因为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当地患者的诊疗需求,所以,县域医共体的建设首先是要能对基层医生的诊断提供帮助,只有实现医疗资源下沉,才能让患者甘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。远程会诊技术的出现,让这一切的实现更便捷。

患者数据全打通

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“信息通”,信息化是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关键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借助医疗信息化系统打通各机构的数据,并借助远程诊疗系统,利用好优质医疗资源。比如乡镇卫生院利用远程会诊系统,可以与县级医院信息系统、电子病历系统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互通,能实现患者电子病历、检查检验结果、影像资料及历史诊疗信息一体化展示,为上级医院医生、专家会诊提供全面参考,提高诊疗效率。

全场景通讯

考虑到医疗行业业务场景的特殊性,系统支持覆盖会议室、领导办公室、医生办公室、护士站、社区医务室等场景,而且通过手机、电脑、平板等终端都能灵活入会,无论会诊人身处何处,随时随地都能加入到患者会诊当中。

远程医疗技术培训

县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不仅能为村镇居民进行疾病诊断,还可以利用系统为村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远程培训,增强卫生院医疗人员的医疗专业知识以及服务水平,不断提高服务能力。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远程会诊系统,确保基层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,对患者的吸引力将会大大提高。

实施远程会诊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线上手段,此外,县级医院也可以定期派医生下乡,到乡镇卫生院坐诊,当场为患者看诊,只有具备了医疗服务能力,乡镇卫生院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,逐步提升机构口碑。

无论是远程会诊,还是医生下乡,都是通过优化县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,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。长此以往,县域内常见病、慢性病患者乐于在基层医院就诊,基本的疾病预防、诊断、治疗、营养、康复、护理等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也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满足,县级医院可以专门为重病患者提供服务,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当然,如果县级医院难以解决的问题,可以与市级医院合作,通过远程会诊或者向上转诊,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方案。

患者不惜远程到县医院、市医院看病,是因为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更有吸引力,要想让患者甘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,必须要提供能满足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。随着远程会诊等医疗信息技术的出现,可以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不足、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,有助于实现“小病不出镇、大病不出县”,解决基层医疗的实际需求。

药品推荐

最新问答